【读书】孔子如来

 
他研习《论语》多年,曾出版了《论语导读》、《孔子传》、《说孔子》、《孔子是怎样炼成的》等多部有关孔子的着述。辑入《孔子如来》的七十多篇文章,是鲍子在《光明日报》三年多专栏写作的结晶。总计68篇;每篇字数约一两千,总计约10万字。每篇各自标目,由《论语》原文引发,围绕着道德修养、价值判断、理想人格(君子)、为人处事、教学育人等方面,对孔门言行加以解读,或抒发自己的心得感悟,或结合社会现实阐发孔子智慧的当下意义,见解不乏新意,语言平实晓畅。尤为值得称道的是,作者的解读,在阐释原文原意之外,结合当下社会现实引发出孔门智慧对当下社会人心的正面的意义,涓涓细流,汇聚的是传统文化影响现代社会的正能量。
【目录】
当孔子遇见老子
智慧之巅是德行
损之又损之道
三思而不行
逆向而行
防人之心不可有
孔子的“五不”
子贡如何花钱
削减快乐成本
知足还是餍足
无知与无良知
价值的边界
战胜小人的秘诀
君子岂能是器
君子固穷
放过自己
君子可以被骗
仁德必与坎廪同在
道德的好处
道德的变态......
我们探究《孔子如来》,不是重塑圣贤为人类社会提出解法,不是变为神医为新时读孔开具良方,而是提供思想、思路,以及比思想、思路更高的理念、观念。可以说,作者找到了一套能够尊孔读经且自圆其说的独特的世界观、社会观、人生观和事物机理分析框架。这是一家良言,一孔管见,但,作为勇敢的思想者,他以一种独特的思辨方式,为我们提升思想境界、开阔视野、看清纷繁的世界,进一步思索孔子在两千余年后的今天甚至更长的历史中,作为一种文化使者和文明象征存在的本质、内涵、尺度、命运,发展了一个全新的视野和思想框架,走出了一条切近真实、道真言、思真义的新路。
在中国,有尊孔读经的传统。但尊孔读经,需知其来时路,需示人以大信。在进入岳麓书院的入口处有一自卑亭,源出《中庸》:"君子之道,譬如远行,必自迩;譬如登高,必自卑。"迩者,近也;卑者,低也。意说人追求道德修养,好比长途跋涉、攀登高峰,须从近处开始、从低处而上。传承中国文化,就应当有时刻往高处走的精神。
读懂儒学,读懂孔子,拒绝匪夷所思,拒绝奇谈怪论。品读孔子,读其语录中的思想、主张和实践,读其真义、真话和真知,当然也读到了后人在认识和理解孔子时夹杂的各种各样的感伤和温柔、苍凉和背离、无奈和自新。
《孔子如来》方便了我们真实了解孔子及儒学,对我们近距离地探究其如来轨迹,很有裨益。我们读经典,读经典学说,读传奇人物,读俱往矣的如烟春秋,既要领其真义,也要解其味道,方会大快朵颐而清心。品读孔子,其本身就是一种崇学形式、一种精神寄托、一种道统传承,传承孔子学思人生的真实味道。我们期待鲍鹏山能对《孔子如来》进行后续解读,能向读者传递孔子的哲人风范,照亮世人对包括孔子及其儒学在内的所有文化、学术和历史的敬重与尊重,开启人们平静地审视和对待尊孔读经和国学认识本身,积极秉承中国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对接理念,有效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文明的现代化发展。
我们都知道孔子是教育家、思想家,读《论语》,我们还会发现,孔子也是一个诗人。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这显然是对现实人生中某种珍贵品性的感慨和赞美。但是,问题是:这是一种什么表达呢?他没有说人,没有说道德,没有说社会,他说岁寒之时——季节;他说青青松柏——植物。这是一种疏离化的表达——通过拉开与具体所指的距离,不仅实现了对现实的超越,还达到了对无限内容的最大包含,更重要的是,还升腾为一种人生的诗意:用如此感性的句子,表述对人生如此理性的领悟。多么美的句子啊。
再看他讲政治: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
大地上的政治,竟然如同我们头顶的星空,群星璀璨,而北极星明丽耀眼。他把政治说得这么美。在他的眼里,秩序就是美,美就是秩序。
仍然是用一种疏离的方式,表达最切近的意义。
再看下一则: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逝去的,那些不舍昼夜、毫不顾及我们痛惜的情怀和挽留的指缝无情逝去的——是什么呢?此刻,圣人之心在叹惋什么?
我们从中看到了人生:那流逝的,不是我们的生命吗?而且,随着生命一起流逝的,还有更多美好的东西:壮志,雄心,青春,朋友和亲人,友情和亲情……
哦!不能忘记《论语·子罕》篇中的最后一则:
"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

声明:本站所有资源,均为用户自主上传,仅作为学习交流之用,其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出版社所有,本站不对所涉及的版权问题负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